第二十七章 历史从演-《侯门庶子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安县距离战事发生的地点,足有一百多里,当贺元盛知道李承宗大败时,时间已经过了一天。

    随之而来的,就是气氛再次紧张,很多人担心叶赫部骑兵再次出现,会直捣神京。

    前线各总兵的加急奏章,如同雪片一般飞入神京,落到皇帝手中。

    得知李承宗大败,生死未卜,三大营主力几乎被屠杀殆尽,皇帝顿时傻了眼。

    召集众臣入宫之后,皇帝急切的开口问策:“三大营主力几乎覆没,李承宗生死不知,现在神京危急,众卿可有什么对策?“

    当初主张追击的辅臣、勋贵,通通没了声音,好像低头的鹌鹑一般。

    这一次,情况比之前更危急,因为神京城内,已经没有多少人马。

    虽然北方各省的援军,都在叶赫部附近,可谁也无法保证,这些援军可以挡住敌人。

    所以这个时候,谁都不敢乱出主意,免得事后承担责任,或被皇帝迁怒。

    “怎么了,都哑巴了,当初是谁主张追击的……”

    看到没人说话,皇帝更加着急了,还发了一番火气。

    可还是没有人说话,最后兵部尚书杨彦庭开口:“陛下不用担心,三大营虽败,但局势还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!”

    “爱卿有何见解!”

    看到杨彦庭开口,皇帝的情绪好了点,眼中也带着几分希望。

    “依臣看,叶赫部的人,未必会东进!”

    杨彦庭说出了自己的看法,顿了顿,开口解释了原因:“若是叶赫部真想东进神京,那么在击败三大营后,就会立刻东进,此时草原骑兵,应该已到京郊了!”

    “呼!”

    皇帝漏出了一点如释重负的样子,因为再次兵败虽然危险,可只要不是敌人兵临城下,就可以从容应对。

    很快皇帝恢复了冷静,然后看着杨彦庭,语气复杂的问道:“那依卿看,之后的情况会如何发展!”

    “臣以为,叶赫部下一步动向,是要北归了!”

    皇帝皱了皱眉,不解的问道:“在这个时候北归!”

    “叶赫部本来就有北归的意愿,只是被我大军追击,这才破釜沉舟、反戈一击!

    只有这样,他们才能毫无顾忌的撤退。

    此时三大营主力虽败,北方各省的援兵却未受到损失,兵力还在叶赫部之上,所以叶赫部绝不会留下!”

    杨彦庭不愧是兵部尚书,也是文臣之中,少数几个懂得军事的,很快分析出了敌我的处境。

    其实杨彦庭还有几句话没说,就是叶赫部已经抢的差不多了,还把三大营主力打的几乎覆没,继续留下的话,也没有意义。

    因为北方各省的援军都在叶赫部附近,叶赫部无法继续抢劫。

    真要东进神京,这二十多万大军,就会合围过来。

    现在唯一有困难的,就是不让叶赫部如此顺利的退走,减少大乾王朝的损失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